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3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黄敏)鞑靼人女性头饰、布里亚特人女式坎肩、山地塔吉克人面纱、波斯人绒面祈祷毯、高加索地区传统服饰……
11月22日上午,“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展览精选283件(组)代表性丝织品,展示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丝绸织物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各民族以机织丝制品与手工丝制品为代表的丝绸艺术精品。
长江日报记者随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北省博物馆馆员魏冕来到“南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展览单元,见到19世纪中叶的一件布里亚特人男式长袍,和一件20世纪初布里亚特人女式坎肩,两件丝绸服饰均有龙纹图案,下摆也均有常饰于中国古代龙袍、官服下摆的“海水江崖”纹。
魏冕告诉记者,看到这两件服饰,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它们无论从纹样还是从形制上来说,和中国清代龙袍相似度非常之高。俄罗斯专家还在探讨,它们究竟是从中国流向南西伯利亚地区,还是布里亚特人自己制作的。“但是我们看到它的那一瞬间依旧是亲切的,我们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找到了中国丝绸文化元素!”
自十八世纪始,中俄两国在外交和经贸领域交流加深,推动了丝绸在西伯利亚原住民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几百年来,包括现代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卡斯人在内的诸多民族,一直有使用中国丝绸制作节日华服、名贵衣物、马匹盛装和室内装饰品的传统。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丝线、丝绳、丝织物被广泛用于制作佛教僧侣法衣、寺庙内部装饰和各种礼佛用品。丝绸和丝绸刺绣文化深刻影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原住民的生活,自十九世纪,他们开始使用丝绸制品制作图案繁丽的壁毯。
记者还在一件19世纪末喀尔喀蒙古人女式无袖丝绸的外套上,看到倒置的繁体汉字“喜”的图案。
“此次展出的丝绸服饰上,还有中国‘万’字纹;一些中亚地区的丝绸服饰,和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服饰相似。”
魏冕说,此次展览以欧亚中部各民族丝绸织物为线索,通过展示各具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的丝绸文化,呈现欧亚大陆上相互交流的多元民族文化。像此次展出的东欧地区的丝线斯卢茨克腰带,是典型的文化交融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亚美尼亚商人,把这样一种丝织技艺带到了东欧地区,不管是从它的制作者、原料和最后它产出的地方,都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本次展览是“中俄文化年”活动中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展览展示了欧亚大陆各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丝绸文化,主要展示单元包括:俄罗斯北部和中部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南部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南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中亚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伊朗民族文化中的丝绸、高加索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鞑靼和巴什基尔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芬兰—乌戈尔人和楚瓦什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东欧和东南欧地区民族文化中的丝绸。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