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古琴文化的关注度日益高涨,这固然令人欣喜,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我看来,是时候转向对古琴艺术的纵深研究和持续发展。”丁承运,一位深谙古琴艺术的大家,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达。
11月23日晚,一场名为《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的古琴专场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丁承运携手妻子傅丽娜、女儿丁霓裳,共同演绎了一曲琴瑟弦歌《神人·南风畅》,使乐迷如痴如醉。
丁承运与妻子傅丽娜、女儿丁霓裳,为众多音乐爱好者献上了一曲《神人·南风畅》。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古老艺术吸引年轻乐迷
自2016年起,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成为每年全球古琴爱好者的盛宴。11月23日晚,这场《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古琴专场音乐会在第十三届琴台音乐节上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乐迷。
丁承运介绍,今年的琴台音乐节古琴板块演出呈现了新的格局,强调了“古琴走向世界”的主题,并邀请了海外名家前来表演,体现了古琴传承与国际文化的交融。此外,还新排了古琴三重奏《杏坛》,调整了《琴瑟弦歌》的演出内容,以提高整体的演出质量。
在演出前,工作人员积极与古琴乐迷互动,演出现场也开启了直播。就在一周前,琴台音乐节还启动了“古琴”快闪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乐迷的关注。丁承运表示,目前在武汉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古琴社,一些大学生穿汉服、学古琴,“他们用一些前卫的传播手段,与观众互动,尤其是能带动一批年轻人关注古琴”。他认为,古琴艺术虽然是一门“小众”艺术,但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逐渐扩大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保持其原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古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深度挖掘古琴文化
随着琴台音乐节每年对古琴艺术的推广和宣传,丁承运认为,近年来武汉观众的欣赏水平有所提升,“大家对古琴的了解逐渐增多,他们能够更加安静地欣赏完整场的古琴演出,耐心和理解力都在增强”。然而,他也直言,现在的古琴文化普及还只停留在表层,期待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传承古琴的历史和文化,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古琴的根源。
“湖北曾有非常辉煌的古琴历史,但知道的人却很少。”丁承运介绍,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的一张春秋早期的古琴,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所知最早的古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琴位居第二。此外,荆门郭店村古墓出土的古琴,是发现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实物。这些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古琴发源于湖北。
《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古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为非遗传承人,丁承运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设立了琴学研究方向,他教授课时,不仅关注古琴的表演艺术,更重视其文化内涵与相关学科知识。如今,即便步入古稀之年,他仍然背着古老的琴器,游走于大学、音乐厅和讲堂内,为古琴艺术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古琴与武汉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丁承运表示,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琴台,子期是汉阳钟家村人。古琴文化的“根”就在湖北武汉。“我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人,有责任让古琴尽可能地保持它原有的生态环境,更多地考虑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么古老的艺术。”丁承运每年都会为古琴传承设定新的目标,如举办讲座、出版书籍和论文,以及推广古琴的上古曲目。目前,他致力于重新解读《广陵散》等古曲,并通过系列讲座和示范演奏来纠正一些历史上的误解,推广正确的古琴文化观念。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梁星)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