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展现了在绿色技术方面的革新能力。在政府慷慨补贴和激烈竞争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研发出高效且成本更低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方法。如今,中国主导着这三种产品的全球生产,其低成本技术正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助力电力生产、公路运输等领域实现脱碳。
然而,绿色创新的下一阶段将更加复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水泥厂、化工厂和钢铁厂需要大量热量,燃烧化石燃料仍是主要供热方式。此外,大型船只和飞机难以仅依赖电池提供动力。减少这些“难以减排”行业的排放可能需要新技术。到2025年,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尝试研发此类技术。
一种方法是在工厂排放的碳进入大气之前将其捕集并封存。虽然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关键是以足够低的成本促进广泛应用。中国科学家在碳捕集与封存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是美国的三倍。
氢是另一个关键领域。它可用于为钢厂供热或为卡车提供动力,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关键在于以清洁方式生产氢气(所谓的“绿”氢),而不是依赖化石燃料制氢(“棕”氢)。这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槽来实现。然而,目前以此方式生产的氢气对大多数商业用途来说仍然过于昂贵。
中国具备降低成本的条件。它已生产世界上约40%的电解槽,并且生产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由于多年来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上的大量投入,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包括印度和巴西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希望成为绿氢超级大国。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能将进一步推动绿氢的发展。该国正在建设管道,将氢输送到工业中心。中国南部科技中心深圳已经拥有氢动力公交车。
这些项目的成功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正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它的钢铁行业、化学工业和造船工业都是世界上最大的。
这些新的绿色技术不仅仅具有国内吸引力。它们还将创造有价值的新出口市场。一些人担心全球能源转型已经变得过于依赖中国。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图片:
2024年3月21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运行试验。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雄心,也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