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创新举措——包车组团面试,在毕业生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四十余名应届毕业生乘坐大巴,共同踏上求职的旅程,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帮助更多的学子顺利迈入职场。
面对高压的面试环境和即时的反应考验,许多学生在面试前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而组团应聘则提供了一个熟悉且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求职挑战。学校组织的集体应聘不仅提高了求职的效率,还帮助学生减轻了个人的压力,展现出更好的自我风貌。据悉,2023年,杭电自动化学院通过“求职大巴”模式,成功助力超过100名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求职大巴”作为高校就业服务的创新亮点,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担当。学校不仅是学生求职路上的“旁观者”,更是“引路人”,理应在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通过设立多轴加工教学工作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前为学生锁定就业岗位;杭州师范大学则通过组建“师说就业”辅导员指导团队,聚焦“无领导讨论”、“求职礼仪指导”等关键环节,从“小细节”做起,为毕业生就业“大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构建积极的就业环境需要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多方合力。院校可以持续创新就业帮扶举措,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企业需要摒弃刻板化的招聘模式,鼓励创新,尊重个性,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社会各界则应正视学生的诉求,倡导包容且多元化的就业生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资金等支持,从而激发就业市场的活力。
就业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看似“小巧思”的“求职大巴”实际上能够打开就业的新视角。在助力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策略,引领他们勇敢地踏入职场,积极拥抱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