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通常针对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犯实施。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人,很可能构成了犯罪。这时,家属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尤其是面对异地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家属往往难以接触到办案人员,使得情况更加紧迫。那么,在这37天的拘留期限内,家属应该怎么做呢?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存在显著的差异。民事案件更加注重开庭的举证、质证和双方辩论等环节,法院会根据开庭情况作出裁判。而刑事案件的重心则在侦查阶段。对于家属来说,刑事拘留阶段是最需要把握的,也是拯救被拘留人的关键时期。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如果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拘留,即使事后该案件被撤销或不予起诉、判决无罪,公安机关也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或拘留超过法定期限,而该案被撤销、不予起诉或被判无罪,那么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就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相关的承办人员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逮捕前的30天拘留期限对侦查部门而言是收集证据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当事人被关进看守所,与外界隔绝,信息完全不对称,加之对公安机关等公权部门的敬畏心理以及看守所内的压抑气氛,当事人在面对询问时可能会作出对自己不利的口供,为以后的无罪辩护留下隐患。因此,拘留的37天被称为拯救犯罪嫌疑人的黄金时间。
那么,家属在这37天内应该如何行动呢?
一、联系辩护律师,了解案件情况并依法会见当事人。家属可能会感到焦虑,但应该避免盲目地找关系、求大仙。相反,应该找一位靠谱的刑事律师,利用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的犯罪原因、罪名以及拘留地点。在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后,律师可以持有效证件会见当事人。首次会见对当事人来说是一剂强心剂,有助于恢复信心,并可以从当事人那里具体了解案情。
二、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根据首次会见的情况,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情进行判断,并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自由。
三、收集证据,提出法律意见。在拘留阶段,公安机关在收集证据,而当事人一方也不应坐以待毙,应立即搜集无罪或最轻的证据,并形成书面的法律意见书,争取不予批捕或不予起诉。
四、参与谈判,达成谅解。在涉及受害人谅解的刑事案件中,家属或律师应积极参与谈判,并展示勇气和智慧,争取谅解,为当事人争取更轻的情节。
刑事拘留的37天是拯救当事人的黄金37天,家属绝对不能坐视不理。
来源:微法官